本文转自:海东日报
□本报记者 李永兰
眼下,正是海东市化隆回族自治县巴燕镇各村农作物的丰收时节。近日,在种植大户吴海新的专业合作社门前,一株株颗粒饱满的油菜籽“躺”在地上,接受阳光的“沐浴”,前来务工的当地群众各自分工,忙得不可开交。
“今年我种了400亩油菜籽,亩产在250斤左右,价格更是不用说,这说明我回来流转土地,大规模种植农作物的想法是对的。”吴海新说,前些年他在外地开拉面馆,通过政府的政策支持,生活渐渐富裕起来了。可吴海新一直忘不了乡亲们,想着为村里做些力所能及的事。
于是,通过巴燕镇阿扎卜扎村村委会宣传“农业专业合作社土地流转”这一契机,吴海新决定返乡承包阿扎卜扎村和李家庄村260余户农户的100公顷土地,并带动该村监测户实现就业。
近年来,海东市化隆县巴燕镇大力发展富民产业,以党建引领为根本,采取“党支部+合作社+种养殖大户+农户”的发展模式,通过合作社承包土地、“统种共富”等项目,创新帮扶形式,以“种养殖大户联农户”的形式,让群众在家门口端上就业饭碗,助推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
阿扎卜扎村的监测户赵春明和李顺寿是吴海新帮扶的监测户,两家家里都有老人和孩子要照顾,没办法长期在外打工,生活上更是捉襟见肘,后来在吴海新的帮助下,他们在家门口实现了就业。“让我能在家门口打零工,不仅能拿到每日200元的工资,还能兼顾家里,真的非常感谢你。”赵春明和李顺寿握着吴海新的手激动地说。
种植大户吴海新只是巴燕镇“大户联农”活动的一个缩影。截至目前,巴燕辖区25户种养殖大户已结对联系14户监测户,解决阶段性就业岗位15个,春耕种子2500公斤,并帮助缺少劳动力的监测户收割庄稼33.33公顷,为监测户开展慰问帮扶3次,并指导种养殖技术服务14次,通过种养殖大户联农活动带动监测户人均收入2000余元。
今年以来,巴燕镇以大户承包、土地流转为切入点,将村民不愿种植的土地完全利用起来,并通过种养殖大户带监测户的模式,大幅提高土地利用率,有效解决了困难群众的就业问题,增加他们的收入,为巴燕镇有力有效推动乡村振兴按下“加速键”。
推行“统种共富”土地合作经营模式,是巴燕镇今年探索的新型种植模式。该模式先成立土地股份制专业合作社,再由村集体经济入股,让千亩小田变大田,积极争取有想法、有能力的个体农户加入种养殖合作社,通过“统种共富”这种模式,鼓励种养殖大户在原有产业基础上将现存撂荒地整合种植规模,实现土地种植效益最大化。让撂荒地转变为种粮良田,以种养殖大户“联农”带农模式,让种养殖大户成为农民增收的催化剂。
版权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