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要闻频道 > 热搜鲜 >

中国“风口之城”阿拉山口市成为丝绸之路核心区的黄金支点

导读 来源:极目新闻极目新闻首席记者潘锡珩通讯员靳彦陈凯纵横十余条街道,总人口不到2万,还不满11岁的新疆博尔塔拉州阿拉山口市虽然年轻,却是一座名声在外的“风口之城”。这风,来自阿拉套山和巴尔鲁克山之间的狭长“喇叭口”。8级以上的大风,平均…

 中国“风口之城”阿拉山口市成为丝绸之路核心区的黄金支点

 中国“风口之城”阿拉山口市成为丝绸之路核心区的黄金支点

 中国“风口之城”阿拉山口市成为丝绸之路核心区的黄金支点



来源:极目新闻极目新闻首席记者潘锡珩通讯员靳彦陈凯纵横十余条街道,总人口不到2万,还不满11岁的新疆博尔塔拉州阿拉山口市虽然年轻,却是一座名声在外的“风口之城”。这风,来自阿拉套山和巴尔鲁克山之间的狭长“喇叭口”。8级以上的大风,平均每年要刮180天。“一年一场风,从春刮到冬,风吹石头跑,鸟都飞不了”,这句民谚正是当地气候的真实写照。这风,也来自兰新铁路线上昼夜穿梭不息的中欧班列。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年来,经此通行的中欧班列从每周不到1列增至日均近18列,线路从1条铺画到110多条,把德国、波兰等21个国家拉入我们的经贸“朋友圈”。十年来,阿拉山口和中欧班列携手乘风前行,敏锐捕捉着一个个发展机遇。从前的边境驿站,如今的开放前沿,这座国境线上的口岸新城,已然成为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的黄金支点,迸发出无尽的生机与活力。
阿拉山口站的中欧班列集结待发(阿拉山口市融媒体中心供图)
中欧班列换装库有3个足球场大小
9月下旬,极目新闻记者从湖北武汉飞越3000多公里,抵达新疆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阿拉山口市采访,第一站就是亚洲最大的室内铁路集装箱换装库。换装货运员白兆鑫听到记者的口音,主动询问我们是否来自武汉。原来,他曾在武汉职业技术学院上学,2017年毕业后来到这里工作,服务中欧班列“换装”已6年有余。何为换装?白兆鑫介绍,中方使用的是标准轨,相邻的哈萨克斯坦等国家使用的是国际宽轨,相当于列车需要换“鞋”。因为轨距不同,中欧班列在出入境时就要进行换装,也就是将一列车上的货物搬到另一列车上,这样才能继续前行。“出境的中欧班列在哈萨克斯坦的多斯托克站换装,入境的中欧班列在阿拉山口站换装。”
换装完毕的列车启程(极目新闻记者潘锡珩摄)记者所在的亚洲最大室内换装库——阿拉山口站“换二十三库”,长度800多米,面积达到1.97万平方米,相当于近三个标准足球场的大小。“室外换装很受天气影响,风一大就要停工。有了这个库房,中欧班列可以一年365天24小时在这里换装。”白兆鑫说。
入境的中欧班列正在“换二十三库”换装(阿拉山口市融媒体中心供图)库房内,两列车并排停放着,我国的空车停在左侧的“准23线”上,哈方满载车停在右侧的“宽23线”上。库房上空,4台巨型桥吊挥舞着“钢铁手臂”,抓起一只只集装箱,轨道旁,几名工作人员用小彩旗和口哨向桥吊司机发出信号,帮助他们更加准确高效地完成集装箱调运。只需要1个多小时,一列车便换装完毕。不一会,一辆火车头沿着国内的轨道隆隆驶来,拉上刚刚装满的列车,转身又向辽阔的内陆地区驶去。
国际联运大楼全年不休
不远处,阿拉山口铁路国际联运大楼内,铁路、海关等多个办事窗口前,一派繁忙的景象。中欧班列全年无休,这里也是365天有人在岗。阿拉山口海关数据显示,截止到10月1日国庆节当天,今年阿拉山口铁路口岸通行的中欧(中亚)班列已超过5000列大关。国门卫士们要负责中欧班列的监管、验放等工作,中欧班列实现系统自动审核放行,出口班列可在20分钟内办结海关业务。通过简化通关手续、提供预约通关、舱单归并等多项便利化通关措施,保障班列“零延时”通关是他们的重要职责。

版权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版权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