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最具人间烟火与平民精神、最为追求味道丰富与变化、最能表达中国文化智慧的伟大菜系”,这是石光华对川菜的定义。
作者 | 桃子酱
编辑 | 萧奉
题图 | 《川菜的味道美学》
川菜第一菜到底是什么菜?
在谦称“川菜研学者”、刚刚推出新著《川菜的味道美学》的石光华看来,答案是回锅肉,理由是:“这道菜融汇了中国文化的智慧、融汇了中国的人神观、融汇了我们川人的历史,同时深合调味之道。”
川菜“三大白肉”——蒜泥白肉、连锅子、回锅肉,在本源上都是东北的白肉。先人祭祀,要用“鸡公刀头”——杀一只公鸡,煮一方肉。肉通常用的是猪臀肉,叫“坐刀肉”。
东北的白肉是怎样来到四川的?那得从300多年前说起。明末,四川总人口近千万;到了清初,人口锐减到50万,可以说“百不存一”。之后,来自全国各地的移民,你牵着马、我挑着担,拖家带口地来到四川。东北的祭祀习俗及白肉,就在那时被带来四川。
祭祖通常在春节、清明时进行,来到四川的移民则不同,每到离开家乡的纪念日,他们就要祭乡、祭祖。于是,在四川大地上,频繁出现祭祀活动。祭完神的白肉,会被人吃掉,这是中国人特有的“人神共享”观念。
10月14日,诗人、川菜文化学者石光华(右)携《川菜的味道美学》亮相2023天府书展。(图/广东人民出版社提供)
把肉切片回锅,加上豆瓣酱、豆豉、酱油、甜面酱这几样发酵性调料,就成了回锅肉。中国人的食物发酵,是把食物交给自然和时间,这是中国文化“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智慧。而回锅肉具体是谁发明的,并不可考,石光华对此的理解是:只有在四川的民间,才能诞生这样一道菜。
因食材所限,四川人不像其他地方的人那样擅长在“鲜”上下工夫(比如淮扬菜、粤菜),而是着眼于“香”。川菜的精妙,就在于单味中富有变化、层次及张力。
回锅肉的调料是酱香,包含着豆瓣酱带来的酱辣香、豆豉带来的豉香、酱油带来的浓香、甜面酱带来的甜香;作为主料的肉一定要肥,至少也要“四肥六瘦”,吃的就是肉的脂香;最后下蒜苗,让蒜苗的清香为整道菜点睛。
“我们四川人是最会吃猪肉的。当年杜甫来到成都,写有‘家家养乌鬼,顿顿吃黄鱼’。乌鬼是猪,黄鱼就是黄辣丁,可见四川人吃猪肉历史之悠久。回锅肉则是‘川菜第一香’,也最能体现川菜的特点。”石光华说道。
《川菜的味道美学》
版权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