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中国中医药报
本报讯 (记者李 娜)如何提升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满足群众日渐增长的中医药健康服务需求?10月13日,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建设系列新闻发布会介绍了浙江贡献出的一批可复制、实用性强的经验。
近年来,浙江省大力推进“双下沉、两提升”工作,提升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浙江省中医院积极响应相关工作指示精神。浙江省中医院党委书记何强介绍,该院与安吉、松阳、浦江等地开启紧密型合作办医之路,建设高水平医联体,目前已发展医联体单位90余家。医院创新合作办医体制和机制,促进优质医疗资源纵向流动,推进医疗资源不断整合,突出强化中医药特色优势,切实增强基层医院的医疗技术和服务能力,提升群众获得感与满意度。具体措施包括:下派管理和医疗团队;加强优势学科布局,提升当地医疗技术和服务能力;医教研帮扶提升分院科研能力;加强信息化互联互通建设,实现医疗资源共享;建立人才交流和培养机制,加强分院人才队伍建设。
浙江省宁波市人民政府副市长朱欢介绍,为加快推进中医药事业发展,满足群众日渐增长的中医药健康服务需求,该市出台了一系列中医药财政补助政策。一是以量定补。根据工作量,2010年宁波市对中医门诊和住院进行专项补助,中医看1次门诊补8块钱,中医收治1个住院病人每天补15元钱;2021年,分别增长至15元和30元。二是分步扩围。2010年,只补综合性医院和中医医院,2021年开始,补助范围拓展至全市所有公立医院,包括基层医疗机构。三是市县协同。坚持市县一体、分级保障,市一级补助和县区一级补助相同。目前,市县两级财政每年下拨的补助经费在6000万元左右。
朱欢表示,实施中医药财政补助政策以来,宁波群众就诊更方便、中医服务更充分、学科优势更突出。目前,宁波拥有各类中医诊疗机构412家,较2015年增长116.8%;2022年全市中医总诊疗量较2015年增长28.8%,群众对中医药的认可度进一步提升。目前,宁波市级重点中医药学科达27个,建设了宁波市中医药研究院等一批高质量的传承创新平台,有力推进了宁波市中医药的发展。
版权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