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要闻频道 > 热搜鲜 >

数字时代医生健康科普:慢性疾病领先,心理健康急需关注

导读 本文转自:上观新闻 近日,由复旦大学发展研究院、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复旦大学全球传播全媒体研究院、复旦大学健康传播研究所联合主办的国内首个《数字时代中国医生健康科普评价报告》发布。《报告》披露,医生科普近几年呈蓬勃发展趋势,微博认证为医…

数字时代医生健康科普:慢性疾病领先,心理健康急需关注



本文转自:上观新闻
近日,由复旦大学发展研究院、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复旦大学全球传播全媒体研究院、复旦大学健康传播研究所联合主办的国内首个《数字时代中国医生健康科普评价报告》发布。《报告》披露,医生科普近几年呈蓬勃发展趋势,微博认证为医生的账号超过四分之一是近三年“新注册”。从内容来看,慢性疾病与生活方式健康科普内容较多,隐性健康话题(如心理健康)的可见性与关注度仍明显不足。
据悉,这是国内第一个有关数字时代医生健康科普的评价报告。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孙少晶教授团队、复旦大学发展研究院王帆研究员团队历时半年多,通过对抖音、微博、微信三大社交媒体平台健康科普内容的分析完成。《报告》瞄准健康科普领域,聚焦医生群体,考察数字化进程中的健康科普特点及问题。
研究团队经过多轮数据搜集和分析判断,最终确定了认证为医生的930个抖音账号,10346个微博账号,以及排名前200位的微信公众号。
《报告》发现:在主管部门大力支持下,平台健康科普内容数量增长明显,其中微博上头部医生账号发帖最高的超过10000条,抖音平台上头部医生账号发表的科普视频数量最高超过2000个,微信平台上头部医生账号发文数量超过3000篇。
国内医生在数字平台科普力量区域分布广泛,但参与规模及影响力受地域、性别、医院、科室、职称、职务等多种因素影响。科普力量高度集中在北京、上海、广东等发达地区;专科医院在微博平台占比相对较高,综合医院在抖音平台占比更大;外科、内科、中医科在抖音、微信平台上更加普遍,而整形科在微博上占比较高。
从内容来看,慢性疾病与生活方式健康科普内容比较丰富,隐性健康话题(如心理健康)的可见性与关注度明显不足。阅读量较高的内容中,日常保健与疾病分析占比较高,癌症、中医药知识内容占较大比例,心理疾病、疫苗等主题的内容相对较少。
《报告》还指出:医生在数字平台上的自我介绍总体显示较高亲和力,展现出较好的职业形象和专业权威。但一些医生在不同平台上提供的个人信息存在出入和差异,有过度营销或虚假宣传等隐患。科普内容中,出现一些灰色话题地带,如所谓玄学和健康、求孕祈福等,伪健康信息夹杂其中。一些专业知识传播话题仍存在未“出圈”现象,科普内容语言风格过于晦涩,甚至直接摘抄自古代药典,解释与“转译”不到位;部分医学专业术语与民间流行医疗术语交叉混合,造成语义混乱。
除此之外,部分医生在社交平台上开展用户付费的医疗服务,包括线上问诊、带货直播、内容付费等,拓展了医疗服务渠道,有利更好满足公众医疗需求。但一些医学科普与广告营销之间的界限模糊,可能挑战健康科普的专业权威性,数字平台健康科普与商业化医疗服务的平衡亟待重视。
中国医师协会人文医学专委会副主委、上海市健康促进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上海市卫生健康委健康促进处王彤处长表示,医生科普内容应向“预防为主,关口前移”靠拢,加强对健康生活方式的倡导,引导医生科普用更加通俗易懂的方式去表达。
另悉,下一步课题组还将结合专家建议,关注医生从事科普实践的多元空间与平台,提供来自国际比较的经验,推动数字技术发展与医生科普实践的深度结合,拓展研究报告在数字时代医生科普能力提升中的指导作用,为健康中国与数字中国建设提供智力支持。

版权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版权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