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南通日报
启东垦北村1200亩露地蔬菜成集体增收源泉、乡亲致富乐园——
小小“一棵菜”长成“摇钱树”
采收西蓝花。
“每天外运1万多斤,出田单价1.7元,这茬100多亩西蓝花菜,单产2000多斤,效益不错。”22日,南通市乡村振兴示范村——启东市吕四港镇垦北村的连片菜地内,六七十个乡亲正忙碌采收,“菜老板”崔立刚欣喜之情写在脸上。
“村里1200亩露地蔬菜,成就了崔老板,也成为乡亲们的‘摇钱树’。”采收现场,村党总支书记汤振东说,“全村50多名60岁以上‘小老人’全程参与蔬菜生产,不担经营风险,只管‘日结日清’拿工钱。”
引进“一棵菜”
垦北村原本无人规模种菜。2015年,村党总支面对“种田人越来越少、低产田越来越多”困境,焦虑中找寻出路,很快,村里联系上了正欲拓展规模的邻村菜农崔立刚,双方一拍即合,敲定流转700亩菜地。
农田流转,各方敏感于租金,双方最终达成“8+1”模式,即亩年农户租金800元,村营收入100元。消息传出,乡亲们拍手叫好,原先每亩农田,租金三四百元,如今涨了一倍呢。干部告知,“田头种菜,还能务工拿工钱。”有农户将信将疑,但仍抱着极大希望。
流转700亩菜地,涉及600多农户,工作量巨大,汤振东带领村干部们“白加黑”奔忙。在农户们的支持响应下,短短20天,700亩菜地全部到位。崔立刚敬佩,从此都要在年底前给付清来年土地租金。
很快,菜地投产,日常用工需四五十人,附近的“小老人”纷纷前来。崔立刚也干脆,每天傍晚收工前,按人均每小时10—15元标准给付清全部工钱。“租田拿田租,务工挣工钱。”派工“小队长”薛允发告诉记者,“崔老板今年发放了超过100万元工钱,务工乡亲个个开心。”
菜地再扩展
引进“一棵菜”后,村里大力支持蔬菜基地做大做强,共同演绎乡亲持续增收、产业日见兴旺这台好戏。
拥有了稳固的上海等周边城市市场,崔立刚4年前开始“吃不饱”。村党总支将挖掘潜力放在了农户零散农田上,干部一发动,乡亲齐响应,2019年,菜地面积再扩展500亩。
蔬菜迭地,病害增多,汤振东闻之,请来农技专家,经田头会诊,提出以粮、豆、菜混茬种植模式化解难题,付诸生产,蔬菜基地取得了粮豆丰收、蔬菜高产、降低成本、改良土壤、防控病害五重效应。
多年来,农场苦于没有标准化育苗基地,有心创建,却遇到投入不足瓶颈。为此,今年入秋,村党总支以“村级投入、农场使用、效益共享”方式,投入320万元为农场配套建成20亩智能秧苗繁育基地。
“10月底,育成首批秧苗,除满足自用,还外销40多万元。”提及村里援建的秧苗基地,崔立刚说,“这下好了,农场发展活力更足、后劲更大。”他表示,近日即可按约定,向村集体交纳首年16万元秧苗基地租金。
村美百姓富
提及村里蔬菜产业,村民们盛赞“乐享其中”。“工龄”7年的陆连涛如数家珍:“全村至少60人全年务工超200天、50人超100天。”崔立刚提供数据,2022年,农场支付乡亲1200亩菜地总租金96万元,“日日清”给付农户务工总工资135万元。
兴旺“一棵菜”,除了农户增收,更有其在助力乡村振兴、促进产业繁荣、壮大集体经济、净化社会风气、美化村庄环境等方面的综合效应。
汤振东介绍,村里借助于这一产业,往年每年增加集体收入7万元,今年起大幅增至23万元;基地粮、豆、菜轮作经营,实现了产业可持续发展,为结构调整、农田高效、粮食丰收蹚出了新路。
记者了解到,垦北村兴旺“一棵菜”,还体现于乡亲有活干、有钱挣,村里少了闲事,多了新事,乡村振兴项目落地生根;在这同时,蔬菜基地下脚料作畜禽饲料或还田垩肥,绿色生产美了田园、富了乡亲……
本报通讯员 周黎晖 卢燕 姜斌
本报记者 唐佳美
版权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