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衢州日报
预制菜陆续进入衢州市场
很多市民并不买账
记者 方俊 文/摄
预制菜最近又上了热搜,原因是马云斥资千万成立马家厨房食品有限公司。马家厨房的经营范围里,包括销售预包装食品,一时间备受关注。虽说马云前助理很快发文表示,马家厨房不会做预制菜,但关于预制菜讨论,一直持续不断。
11月29日至12月1日,中国(长三角)预制菜供应链大会在衢州举行,受邀嘉宾围绕食品深加工、预制菜消费趋势等开展多方面的议题探讨。如今,预制菜已经进入衢州,市场反应如何?记者就此进行了采访。
预制菜早已进入衢州
在世纪联华时代生活广场店,预制菜占据了整整一个冰柜的位置,有宫保鸡丁、水煮牛肉、梅干菜扣肉等10多款,种类很是丰富。或许为了抓住顾客的眼球,广告牌用的是惹眼的红色。11月28日,记者观察到,速度是预制菜的一大卖点,比如一款日式炸猪排的外包装盒上打着“5分钟出大餐”的字样。
有多年厨师经历的温先生说,预制菜不仅出现在超市,一些对出菜速度有要求、翻桌率高的餐厅、饭馆也常常使用。“因为是成品或半成品,后期加工简单,预制菜具有无法否认的速度优势。”
据悉,衢州也有一批自主品牌的预制菜企业,他们在持续推动预制菜产业创新和发展。
很多市民不能接受
对于预制菜,衢州市民怎么看?记者走访时了解到,很多人并不能接受。
11月28日,记者分别在世纪联华时代生活广场店和永辉超市衢州新城吾悦广场店观察了半个小时,除了一位市民在世纪联华超市的预制菜专柜看了一会儿,其余时间,无人问津。在专柜驻足的一位女士说,“就是好奇看看,没打算买”。
“卖得一般。”在永辉超市衢州新城吾悦广场店,一位店员一边给冰柜补给一边回答记者的提问。
“你知道预制菜吗?”“你买过预制菜吗?”“买或不买的原因是什么?”当天,记者做了一次微调查。
结果显示,接受调查的七位市民,均听说过预制菜,有两位有较深的了解,有三位买过预制菜。
30岁的家装设计师孙先生是预制菜的老主顾,“一周要吃两三次。”他解释了热衷的原因:主要是方便。他说,他的工作时间跟着客户走,不太固定,所以一日三餐不规律,“点外卖不是不可以,但要等待,冰箱里备点预制菜,想吃了放到微波炉一热,都不用解冻,实在方便。”
和孙先生截然相反,董女士从没买过预制菜,在她看来,预制菜的添加剂太多,没有现买现炒的菜那么健康、营养,而且,预制菜普遍重口味,而高盐高油对身体是负担。
夏先生也不愿买预制菜。“我上次看到超市里有卖,过去看了下,保质期有一年,这得放多少防腐剂啊。”他说,“预制菜是时代的产物,但如何监管、如何确保产品质量,我觉得相关部门还是有必要出台相关标准,让我们敢买敢吃。”
低盐低糖更健康
观市场
什么是预制菜?按照中国烹饪协会发布的标准,预制菜是以一种或多种农产品为主要原料,运用标准化流水作业,经预加工(如分切、搅拌、腌制、滚揉、成型、调味等)或预烹调(如炒、炸、烤、煮、蒸等)制成,并进行预包装的成品或半成品菜肴。
温先生说,预制菜其实有好几个种类,譬如开袋即食型、半成品即热型、免洗免切型,主打就是一个快字。“预制菜因为要确保食材不会坏,或多或少要添加防腐剂、抗氧化剂等,大家购买时可以仔细看下配料,再做定夺。”
作为资深厨师,温先生想给出一些提醒:市民点餐时注意荤素搭配,每餐最好都有绿叶菜,如果要卖带包装的预制菜,不妨看下营养成分表上的脂肪和钠含量,根据自身情况科学摄入。
记者查询了今年9月中国营养学会发布的《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2023版)》,以65岁老人为例,每日食盐的摄入量小于5克,烹饪油的摄入量为25克至30克,糖的添加不超过50克,最好是少于25克,但鼓励坚持谷物为主的平衡膳食模式,每天最好能摄入12种以上食物。
版权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