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文汇报
静安区发布“全球服务商计划”升级版,推动“国际静安”成为全球资源集聚配置核心承载区、国际一流高能级专业服务枢纽——
“四全”服务护航本土跨国公司“走出去” ■本报记者 周辰
何为“全球服务商”?不知不觉间,静安区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徐姣已经很少听到这个问题了。从一个全新概念到成为广泛共识,静安区“全球服务商计划”走到第五年,始终以具有全球资源配置能力的企业为目标,不断提升高能级企业集聚水平,扩大区域辐射影响力。
日前,市发展改革委与静安区共同公布升级版“全球服务商计划”——大力发展专业服务业,鼓励其为本土跨国公司提供全方位、全天候、全领域、全媒体综合服务,为本土跨国公司“走出去”形成静安服务体系,发挥“上海服务”作用。
新一轮《关于实施“全球服务商计划”的若干意见》提出,到2026年,全面提升全球服务商在全球服务网络中的核心竞争力、资源配置力、辐射影响力、品牌引领力,推动“国际静安”成为全球资源集聚和配置的核心承载区、国际一流的高能级专业服务枢纽。
“航海”指南与敲门砖
站在五周年的时间节点上,静安区首次发布全球服务商出海服务手册。
“这既是一本‘航海’指南,帮助企业结构化了解金融、体系搭建、法律法规、人力资源、数智赋能、本地化管理等必备内容;同时也是一块叩响企业全球化可持续发展的敲门砖,支持培育中国企业高水平发展,与国际知名企业在世界的舞台上同台竞争,百花齐放。”全球服务商理事会秘书长周炜解释说,静安区将依托“出海”这一重要抓手,打造点燃专业服务业辐射全链式发展的核爆点,利用专业服务持续赋能本土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目标。
手册的雏形,则要追溯至一场对接会。彼时,在静安区发展改革委撮合下,一家有出海意向的长三角科创企业,与静安区“全球服务商”名录下的国际律所、财会、税务规划、咨询、人力资源与检测等认证企业坐下来对接需求。近年来,长三角地区涌现出相当多本土的生产制造型企业,也有拓展海外市场的需求。“走出去势必涉及资金、人才等各项要素的进出,以及全周期的便捷服务,这刚好是静安区众多‘全球服务商’大显身手的机遇。”徐姣认为,在政策制定层面探索突破和创新,对于推动跨领域跨行业的多元交流,促成更多“甲方乙方”的合作有深远意义。
“引进来”与“走出去”
当天,第四批共14家全球服务商获得授牌,目前全球服务商名录企业已达到92家,涵盖咨询、会计、法律、科创、广告、人力资源、检验检测等专业服务领域。与此同时,区域内现有全球高端专业服务机构43家,占全市1/3;今年静安区服务经济比重达96%以上。
上述数据体现了过去五年“全球服务商计划”所取得的实质性成效。结合新形势、新要求,未来3年将以“提升专业服务能力,赋能本土企业全球化发展”为发展宗旨。具体包括:加大集聚培育力度,巩固放大高端专业服务品牌;激发全球服务商优势,赋能本土企业高质量发展;推进区域协同互动发展,扩大辐射影响范围;推动资源要素便利流动,营造良好发展环境。
“五年间思路理念的改变不少,除了战略层设计,还要学会倾听专业服务业企业需求,放大他们的资源优势,从而打响‘全球服务商’品牌。”徐姣感触良多,今后的发力方向也更明晰。
除了面向国际企业“筑巢引凤”,还要打造具有本土自主知识产权的品牌,鼓励它们走出去。“一个城市要和本土优势企业共同生长,才能体现这个城市自身的造血能力。”
据了解,静安区将为在境外设立实体运作服务的本土咨询机构提供支持与鼓励。通过设立科创服务英雄榜、专业服务券等,鼓励专业服务机构做专做强服务企业科技创新和跨境出海的能力。
版权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