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要闻频道 > 热搜鲜 >

中西医结合治疗肝硬化腹水取得显著效果

导读 “你们医院中西医结合、内外兼治疗法效果真是不错!”肝硬化腹水患者孙先生感慨说。 刚入院时,孙先生腹胀明显、尿少、乏力,查体见腹部膨隆,移动性浊音阳性,查腹水B超显示有大量腹水。结合患者病情,科室副主任医师毕媛媛制定了中西医结合一体化治…

 中西医结合治疗肝硬化腹水取得显著效果



“你们医院中西医结合、内外兼治疗法效果真是不错!”肝硬化腹水患者孙先生感慨说。
刚入院时,孙先生腹胀明显、尿少、乏力,查体见腹部膨隆,移动性浊音阳性,查腹水B超显示有大量腹水。结合患者病情,科室副主任医师毕媛媛制定了中西医结合一体化治疗方案。连续治疗3周后,患者腹胀、乏力症状均得到缓解,腹水B超显示腹水消退出院。
“此次治疗取得的疗效,与治疗前制定的中西医结合一体化治疗方案是分不开的。该方案包括常规西医方案、中药汤剂口服、中药穴位外敷等。”毕媛媛介绍,其中,中医中药在治疗肝硬化腹水方面有着悠久历史,是目前临床不可缺少的治疗手段。
中医称肝硬化腹水为“鼓胀”,对其描述为腹大胀满、皮色苍黄、脉络显露。病因病机为酒食不节、情志刺激、虫毒感染、病后续发等导致肝脾肾受损、气滞血结、水停腹中,病位在肝脾、久则及肾。故而中医的治疗强调扶正与祛邪兼施,选方强调健脾扶正的重要地位,配合疏肝、理气、化湿、利水等,比如大剂量应用黄芪、党参、白术、茯苓等以扶正利水,达到利水不伤正的目的,既可有效防止长期利水后出现的乏力、消瘦等正气亏乏症状,又能有效缓解腹水波动。
“治疗中采用的中药穴位外敷疗法,是肝病中医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以中医经络学说、脏腑学说为理论基础,辨证用药调膏,将其贴敷于治疗穴位或配合离子导入、灸疗等达到预防、治疗疾病的目的。”毕媛媛表示,中药穴位外敷除通过经络传导调节机体治疗疾病外,中药局部透皮吸收进入血液循环发挥作用也是非常重要的机制。药物透皮吸收直达病所可避免胃肠道刺激及肝脏的“首过效应”。
中药外敷透皮吸收机制包括皮肤渗入和穴位的药物吸收,其中,皮肤渗入是药物经表皮渗入真皮,并通过皮肤动脉通道,角质层转运(包括细胞内扩散、细胞间质扩散)和真皮转运而被皮肤乳头中的毛细血管网吸收,从而进入血液循环。穴位的药物吸收,与其他部位相似,穴位呈毛孔状态,易于药物穿透,研究表明药物的透皮速率因此增加4至5倍。同时使皮温从30℃增至37℃,加速血液循环,配合微波照射,使离子导入、药物吸收更充分,以达到保肝、消水、调节机体免疫等目的。
“综上所述,这例患者在西医治疗的基础上,积极配合中医辨证论治及中医特色疗法以减缓病情发展,故能取得良好疗效。”毕媛媛认为。
作为省级重点中医专科,威海市中医院肝胆病科开展的主要诊疗项目有慢性病毒性肝病、酒精性肝病、脂肪性肝病、药物性肝病、中毒性肝病、肝纤维化、肝硬化及相关并发症(如腹水、肝性脑病、肝肾综合征、消化道出血等)、自身免疫性肝病、肝癌、肝功能衰竭、高胆红素血症、胆系疾病等病种。在疾病诊疗中充分发挥中医特色,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科室副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毕媛媛,曾在山东省立医院、山东省中医院、山东省千佛山医院进修学习。熟练掌握了肝胆内科常见病、多发病的中西医结合诊断和治疗,对脂肪性肝病、病毒性肝炎、酒精性肝病、肝硬化腹水、肝性脑病、肝功能衰竭、胆囊结石等疾病治疗经验丰富,疗效显著。

版权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版权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