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要闻频道 > 热搜鲜 >

徽州特色美食“毛豆腐”走俏市场

导读 本文转自:安徽日报 ■ 汪 敏 “徽州美食一大怪,豆腐长毛上等菜”。而以“六月黄”为原料制作而成的“毛豆腐”颇有名气,在徽菜的“江湖”里别具一番风味。 地处北纬30度的古徽州歙县,因其雨量充沛、四季分明的地理气候,滋养孕育了诸多区域性…

 徽州特色美食“毛豆腐”走俏市场



本文转自:安徽日报
■ 汪 敏
“徽州美食一大怪,豆腐长毛上等菜”。而以“六月黄”为原料制作而成的“毛豆腐”颇有名气,在徽菜的“江湖”里别具一番风味。
地处北纬30度的古徽州歙县,因其雨量充沛、四季分明的地理气候,滋养孕育了诸多区域性的优质农作物品种,“六月黄”大豆就是其中的佼佼者。“六月黄”根部有根瘤菌,能固氮养地,生长周期短,利于茬口种植安排。在以前人多地少的南乡山区颇受欢迎。近年随着农村人口变迁,农业产业化调整以及种质资源退化产量下降等因素影响,种植规模不断萎缩。量少质优的“六月黄”大豆在市场上更显奇货可居。
循着“叨叨嗒,叨叨嗒”的竹板声,走进粉墙黛瓦风景如画的中国传统古村落——歙南大梅口村,村落距离县城7.5公里,枕山沿江,多姓聚居,和睦共处,是“皖浙1号黄金旅游线”上的一颗璀璨明珠。
穿过村道石板路沿阶而上,来到四代传承的毛豆腐老人汪国定家,典型的徽派院落,门楼飞檐翘角,院子里鹅卵石铺地,徽风皖韵古意盎然。耄耋老人世守传统技艺,遵循古法制作毛豆腐,虽然生产不多数量有限,但也正是老人经年累月的坚守,有规律的竹板叫卖,嗞嗞作响的升腾香气,给漂泊四方的游子,在忙碌的工作之余指引了一条回家的路,唤醒了游子埋藏在心底的那份乡愁。
“从我太爷爷手上就开始做毛豆腐,到我这里已经是第四代喽!”汪国定说。
松明柴火升腾,木榨菜籽油从包浆发红的竹筒中汩汩而出,呈线条般倒入油光锃亮的平底煎锅,只见老人不急不缓地掀开身后豆腐盒盖板,拿起长绒如丝的毛豆腐,排列摆放入锅,似军士列阵,在烟火氤氲“嗞嗞”响声中,前一刻还是绒毫披身的毛豆腐,瞬间化腐朽为神奇,渐煎渐黄,老人尖头竹筷下筷如风,逐一翻面,再淋少许菜籽油,葱花飞撒,根据个人喜好抹上自制土辣酱,烟气升腾间,从“六月黄”到名小吃的华丽蜕变自此完成,闻名遐迩的徽州毛豆腐便闪耀呈现,美食的气息弥漫着整个乡村,诱惑着来往食客的味蕾。
饕餮们早已喉口滚动,急不可待,夹起两面金黄,抹酱沾葱的毛豆腐,“呼呼”声中边吹边吃,急不来噪不得,“心急吃不得热豆腐”,一点都不错。用筷子掀开包裹在外面的“虎皮”,内里温润如玉,入口软糯齿颊留香,绿色葱花,红色辣酱,外表金黄内里雪白的毛豆腐便在舌尖上飘然起舞,在不同的味蕾上绽放着不同的滋味。
在歙县,不管是星级酒店还是路边小摊都不缺毛豆腐的身影,为何此处口味独独与众不同呢?
“首先要遵循传统古法,自然发酵;其次选料精细,选用地方上的原生土品种‘六月黄’大豆,虽然成本要较市场上的大豆价格高很多,好水好豆才出好产品,这也是大梅口毛豆腐名声远扬的必备基础;还有在夏季高温酷暑,产品质量不易控制的季节,是不生产的,所以外地的美食朋友不要跑空哦!”汪国定娓娓道来。
在汪国定看来,几代人传下来的毛豆腐古法制作工艺,不能在他手上断掉,家里的年轻一代又不是很感兴趣,虽然已经有83岁了,但他还会坚持做下去。
人间烟火味,最抚凡人心。“竹板声中卖豆腐”,去年还上过央视,四方游客纷至沓来,大块朵颐品尝美食的同时,穿街入巷举手随拍,购买心仪的农产品并分享网络,民风淳朴乡味浓厚的古村落画面便深深地烙印在思乡游子的心里。
守护乡村文明,传承乡土文化,带头做好“土特产”文章,引来游客村民增收,拓展古村落知名度,依托“皖浙1号线”得天独厚的区位和生态优势,助力乡村旅游全面发展,乡村振兴持续深入,毛豆腐老人汪国定是实实在在的践行者。

版权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版权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