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人民日报客户端
潘朝选
站在贵州省贵阳市息烽县流长镇龙泉村前,放眼远眺,大乌江浩浩荡荡,群山巍峨起伏。村中,小院篱笆,青瓦白墙,曾经的老旧农房,已摇身一变,成为了“又见·乌江”精品民宿。
“‘又见·乌江’精品民宿项目是息烽县盘活闲置农房,促进农民增收,赋能乡村振兴的一个重要试点。”流长镇副镇长马俊告诉记者,该项目今年8月底陆续开始改造并运营。
“我们目前重点打造了两个民宿试点,‘又见·乌江’和‘又见·南山’,目的就是引领乡村发展,让更多群众受益。”息烽县文体广电旅游局副局长余懿刚介绍,这是息烽县严格按照“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总要求,坚持在实干担当促进发展、践行宗旨为民造福上不断下功夫、出实招,以主题教育扎实成效赋能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
找准载体 推进乡村融入时代发展大局
息烽县拥有良好的文化旅游资源,其中“红色”和“温泉”是两张最闪亮的名片。息烽是贵阳市唯一列入首批全国30条红色旅游精品线和100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名录的区县,有“天下第一汤”美誉的氡温泉、有西望山和乌江峡。息烽拥有“生态”和“乡村”两大特色优势,早在十多年前,每到夏天,就有来自重庆等炎热城市“候鸟式”旅居游客到息烽租住民房避暑。
如此好的资源,如何才能让普通群众,尤其是广大农村群众得到实惠呢?一方面,息烽县在顶层设计上下功夫,要求广大党员干部加强学习,精准把脉时代发展方向,作出科学研判。另一方面,以强化“四下基层”为抓手,在农村“五治”等工作中,把“坝坝会”开进群众心坎,精准了解群众所思所求所盼,为制定具体措施和布局发展做足了功课。
版权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