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华西都市报
这个冬天,聚焦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四川很“热”。
11月下旬,记者从全省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绘就美丽乡村四川画卷现场会上获悉,截至10月底,全省68.32%的行政村(含涉农社区)生活污水得到有效治理,推动水环境质量创20年来最高水平。
农村“治水”,事关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事关乡村振兴“颜值”,对深入打好农业农村污染治理攻坚战、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在四川,南充市仪陇县探索出丘陵地区厕污共治模式,被全国土壤污染防治部际协调小组列为典型案例;阆中市获评全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示范市;广元市苍溪县的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资源化利用模式,被列入全国乡村振兴“四个一批”典型案例。“多点开花、串联成珠”,12月21日,在“川江千里行”采访活动现场,生态环境厅相关负责人表示,眼下,全省正逐步构建起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体系,探索出符合四川特色的治理路径。
治理率提升约50%
“为每户人家找到最适合的处理方式”
12月21日,仪陇县双胜镇新民村,村民许家全在自家厨房打开沼气开关,“啪”,灶台火苗蹿起。
在他家后院的菜地旁,简易图示阐释着他家正在用着“沼气池+旧粪坑”污水治理模式。厕所粪污与畜禽粪便全部接入沼气池发酵,淘米、洗菜等生活污水全部接入旧粪坑,由此产生的沼气可用作燃料。总共1200元的建设成本,许家全支付400元,剩下的由当地政府补助。
与许家全家一田之隔,村民许智家则是另一种污水处理模式。“就是三格化粪池和灰水储存池。”许智指着脚下三块小格解释道,粪污在化粪池发酵腐熟后用作肥料,灰水储存池用于农业灌溉。
版权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