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要闻频道 > 热搜鲜 >

海东市开展青贮工作,助力养殖提质增效

导读 本文转自:海东日报 □本报记者 郝志臻 通讯员 岩子 摄影报道 整株砍收、粉碎青贮、打包封存……近日,在海东市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大庄乡台集村一场院内,粉碎机正在高速运转,几名村民正在源源不断地将新鲜的玉米秸秆投入其中…… “今年种的1…

 海东市开展青贮工作,助力养殖提质增效



本文转自:海东日报
□本报记者 郝志臻 通讯员 岩子 摄影报道
整株砍收、粉碎青贮、打包封存……近日,在海东市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大庄乡台集村一场院内,粉碎机正在高速运转,几名村民正在源源不断地将新鲜的玉米秸秆投入其中……
“今年种的10亩玉米大概能生产秸秆30吨,这几天正在加快速度青贮。”台集村党支部书记海彦忠说,他家养了几头牛,这些打包青贮的玉米秸秆全部用来喂养自家的牛。
记者在现场看到,秸秆粉碎、打包封存设备一字摆开,忙碌的村民分工有序,从秸秆粉碎到打包裹塑,再到运送存放,各环节工作紧张而有序。
“村里的青贮工作已经开展了一个星期,因为村里养殖户比较多,青贮设备少,只能逐户依次青贮。”海彦忠说,这台秸秆粉碎打包设备日均能打青贮包300多个,在每年的秸秆青贮期间发挥着很的大作用。
在古鄯镇古鄯村沿线的玉米田地里,种植大户李春兰通过流转土地种植的27公顷玉米也在抓紧青贮。李春兰现场指挥,一台秸秆粉碎机开足马力工作,十多个务工村民有的砍收秸秆,有的向粉碎机进料斗运送秸秆,有的转运秸秆碎屑。李春兰告诉记者,她今年的整株青贮工作才刚刚开始,这些整株秸秆粉碎后会交到就近的秸秆青贮点。
据李春兰介绍,她通过流转土地已经种了7年的玉米,今年种植面积达27公顷,全部用来整株青贮。如果遇上风调雨顺的年份,除去土地流转费用、生产成本、人工费用,每亩地将有400余元的纯收入,今年前期受干旱影响,玉米秸秆会有不同程度的减产。
连日来,位于隆治乡桥头村的光林种植专业合作社也是秸秆青贮正酣。记者看到,在近1万立方米的简易青贮池边,一台秸秆粉碎机轰鸣不停,出料口喷出的秸秆碎屑洋洋洒洒地落入池坑中。
“今年计划完成玉米秸秆加工1万余吨,其中青贮6000多吨、黄贮4000多吨。”合作社负责人铁令梅说,去年受疫情影响,他们只青贮玉米秸秆5000吨,除去各项成本费用后的纯收入7.5万元,今年合作社种植的26.67公顷玉米全部用于青贮,同时收购农户的部分秸秆青贮,后期再黄贮一部分玉米秸秆,总量达到1万多吨。
民和县是青海的农业大县,但全县4.42万公顷耕地中六成以上在干旱浅山地区,十年九旱、广种薄收、靠天吃饭,曾一度成为民和农业的真实写照。
自2008年以来,伴随着全膜双垄栽培技术的大面积推广,民和县在广种薄收的干旱山地里,不仅种出了千斤亩产,也种出了丰富的玉米秸秆。
面对年产近百万吨的秸秆资源,民和县于2010年提出了“农牧联动、草畜结合”的发展新思路,经过多年的实践,依托秸秆资源优势成功走出了一条 “以农带牧、以牧促农、联动发展”的“民和模式”,让玉米秸秆成为了山区农民的“致富草”,也成为养殖企业、合作社、大户的“抢手货”。
今年,民和县全膜玉米推广面积持续稳定在2万公顷,漫山遍野的“青纱帐”正孕育着今秋的新收获。
眼下,民和县正值一年一度的秸秆青贮黄金季,秸秆加工企业、种养合作社、种养大户纷纷按下了秸秆青贮“快进键”。据民和县畜牧兽医站负责人张学功介绍,目前,民和县3家饲草加工企业、20多个饲草加工点全面投入收购青贮工作,今年民和县将依托“粮改饲”项目支持,全县计划完成玉米秸秆青贮13万吨。

版权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版权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