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海东日报
□本报实习记者 孟霞
湟水河畔庆丰收,三江沃土奏牧歌。连日来,在中国农民丰收节暨青海(河湟)第八届农产品展交会上,“古驿平安”展馆内的大月饼吸引了不少游客的目光。
月饼外形大气,图案精美,色彩绚丽,口感绵软松酥、清香甜美。步入“古驿平安”展区,记者就被眼前的大月饼吸引住了。“我们今天展示了两个55公分的大月饼和12个30公分的小月饼,都是昨天刚做好的新鲜月饼,你可以尝一下。”平安区就业局工作人员魏萍热情地说。
中秋节快到了,人们习惯将中秋节称为八月十五,南宋《武林旧事》中提及,最早的月饼出自笼屉,青海月饼就保留着这一古老工艺。每年中秋节,许多青海人家就会制作传统的蒸笼月饼。作为平安地区著名的美食,平安月饼沿用了本地地名,“平安”二字吉祥的寓意非常切合人们日常生活中最美好最朴素的愿望,月饼圆形的外表也暗合了月圆家人团圆之意。
“小麦粉发酵后,揉好擀开,上面涂上一层清油,撒上红曲粉、姜黄粉、胡麻粉等,用手摊匀,把它卷起来,揉成圆块,又擀开,再涂上清油,就这样三次、四次、五次,把‘色素’逐层加进去,爱吃甜的可以在制作过程中加红糖,最后在上面盖一张大白面饼当‘盖子’,将制作的面点小花、福字放在上面,用柴火在大蒸笼中蒸3个小时左右,一个大月饼就制作好了。”展区工作人员一边介绍,一边将月饼切开,分给游客品尝。色泽鲜艳、样式好看的大月饼,让现场的游客们吃得满足,赞不绝口。
随着生活水平的改善,越来越多的巧妇们在月饼中加入了核桃仁、花生、葡萄干、芝麻、玫瑰花等辅料,使月饼口感更丰富。切开后可以看到14至18层的月饼层,细细品味,各种食材的味道又相互交融在一起,芳香可口,能体味到来自大自然的味道。
如今,在生活中,平安月饼远远超越了中秋节的使用范围,成为平安及其周边地区人们一年四季中探亲访友、亲友间迎来送往时食用和赠送的最佳美食之一。《平安月饼制作技艺》已入选海东市第三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小小月饼不再只是一个馍馍那么简单,而是具有了一定的社会价值、欣赏价值,食用价值和经济价值,续写着海东的文化自信。
版权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