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农民日报
水利工程建设者的精神丰碑
——读非虚构长篇小说《黄河西流去》
凌先有
黄河九曲,奔腾万里,滋养生灵万物,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流经干旱半干旱地区,历史上流域旱灾频发,有“十年九旱”之说。新中国成立后,党领导人民开展了大量的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一大批引黄涵闸陆续建成投入使用,保障了沿黄大中城市和能源基地的供水安全,解决了亿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位于黄河东岸渭北旱塬的陕西东雷抽黄工程便是黄河灌溉的缩影。
千百年来,生活在渭北旱塬上的百姓饱受干旱之苦。1975年,陕西省决定在关中东部规划建设一个抽黄灌溉工程。这个陕西省扬程最高、流量最大的电力提灌工程,为渭南市合阳县、澄城县等地的百姓送来了期盼已久的“救命水”。至今,东雷抽黄工程仍被中外水利专家所称赞,被誉为“闪耀在渭北旱塬上的水利明珠”,东雷二级泵站被誉为“亚洲第一泵站”。《黄河西流去》的作者李高艳作为第二代抽黄人,一直致力于弘扬黄河文化,讲好抽黄故事。她以主人翁的历史责任感,重现了抽黄人的信念与奉献,记录抽黄人历经的艰苦岁月,展现两代抽黄人的鲜活形象和家国情怀,向读者展开了故乡因抽黄而富、因抽黄而美的画卷。
作者李高艳生于合阳,在东雷抽黄工程工作20余年,对东雷抽黄有着深厚的感情。她收集了大量的抽黄史料,通过人物的悲欢离合,描绘了抽黄工程背后的艰辛和带来的城乡巨变,是一部兼具人文之美、历史之重、生命之思的文学作品。《黄河西流去》从抽黄工程建设着笔,铺开了渭北农村四十年变化的画卷,为读者再现了一段段历史场景。
版权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