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要闻频道 > 热搜鲜 >

书印天地间——探访林如篆刻展

导读 书印传统与现代叙事的完美融合 林如,斋号秋豆斋、三秋堂。2001年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书法系,获文学学士学位。2002年至2008年于浙江大学中国艺术研究所硕博连读,获浙江大学中国古典文献学(中国书画篆刻史学方向)博士学位并留校任教。现…

 书印天地间——探访林如篆刻展



书印传统与现代叙事的完美融合
林如,斋号秋豆斋、三秋堂。2001年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书法系,获文学学士学位。2002年至2008年于浙江大学中国艺术研究所硕博连读,获浙江大学中国古典文献学(中国书画篆刻史学方向)博士学位并留校任教。现为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浙江大学中国艺术研究所副所长,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西泠印社社员。
杭州日报讯 1月18日,“雁过留痕——林如篆刻题跋展”在中国印学博物馆、西泠印社孤山遁庵拉开帷幕。此次展览由浙江大学主办,西泠印社学术支持,中国美术学院书法学院协办,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学院、中国印学博物馆承办。展览特别呈现了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学院副教授林如博士的76件篆刻题跋作品,这些作品凝聚了林如多年来的心血和才情,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深邃的艺术造诣,为观众开启了一场视觉与文化交织的盛宴。每一件(组)篆刻作品均配以精心撰写的书法题跋,不仅延续了书法的传统功能,更在形式与内容上拓展了篆刻艺术的表达维度。
展览根据创作主题分为三大篇章:“人物篇”“纪事篇”及“创作篇”。其中,“人物篇”汇集了林如为师友所镌刻的人名斋号以及受托制作的贤达者印章共27件,每一方印章都仿佛是她与交往对象精神交流的结晶;“纪事篇”包含了22件应特殊意义事件主题而创作的作品,记录了一个个时代印记,见证历史的点滴;“创作篇”则囊括了林如日常习作及具有明确艺术目标的主题创作共27件,充分展现了她在篆刻艺术道路上不断探索与自我超越的过程。
通过印文与题跋讲述故事,传递情感与思想。在“人物篇”,林如运用不同的篆刻风格,为潘云鹤、陈振濂、金晓明、刘斌等师友镌刻姓名印,并在题跋中记录与他们的交往点滴。在“纪事篇”,林如记录了其见证的时代变迁,如以“亚洲雄风”为主题讲述了亚运会在中国的轨迹,印边题写道:亚洲雄风,一九九零年北京第十一届亚洲运动会宣传曲曲名。曲风气势雄厚,蕴含团结奋进鼓舞人心之精神力量。时过三十二载,继二零一零广州第十六届亚运会后复返我中华杭州举办。西泠印社邀社中同仁作“艺迎亚运 印向未来”主题创作展,与社会各界共造时势,共迎西子之盛世华章。
除此之外,“创作篇”包含了林如对中国传统书画、古典文学与篆刻艺术的实践探索,如“烟霞相许”题跋中谈道:宋人有同朱文小象印,赵松雪专作此体,世称 “圆朱文”,取流畅圆转朱文之意。文彭所作圆朱文,较松雪更为工妙。汪关、林皋至近现代赵时桐、王福庵,细朱文愈见精能,至陈巨来极致鼎盛。陈氏于圆朱文之发展创新,足称大家风范,然或谓虽留其圆转,线条匀整,乃不见用笔用刀之意矣!今言圆朱文,必以巨来翁为典范,而略其初貌也。吾作此印,稍有屈曲装饰之感,未知可跻其例否?题跋与印文相互映照,引发观者的驻足思考。
此次“雁过留痕”展览,倡导“书印并举”的理念,旨在通过巧妙融合书法与篆刻艺术,以此为核心来深层次地揭示和彰显展览主题。一方面通过精妙绝伦的篆刻创作,为观众提供丰富的视觉观赏体验,展现篆刻艺术的独特美学;另一方面,则借助书法的文字记录功能,使观者能够深入阅读并理解其中蕴含的意义,实现对主题内容的全面认知。
林如的作品与题跋,不仅彰显了其对中国古典文献学和书画篆刻史学的深厚修养,同时也展示了其在继承传统基础上勇于创新的精神风貌。这场展览构建了一个与观者对话的艺术平台,激发观众对中国篆刻艺术更深的理解与热爱。
展览将持续至1月24日。

版权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版权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