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要闻频道 > 热搜鲜 >

科学探索奖首次诞生女性获奖人,“超级磁悬浮”技术助力成都到北京90分钟到达

导读 “成都坐车到北京未来可能仅需90分钟”登上热搜,邓自刚与他研究的高温超导磁悬浮技术,也让一个群体又一次,进入到了公众的视野当中——“科学探索奖”得主,与他们的故事再次吸引着万千网友。 而今年,备受关注的“科学探索奖”获奖者当中,也有与…

 科学探索奖首次诞生女性获奖人,“超级磁悬浮”技术助力成都到北京90分钟到达



“成都坐车到北京未来可能仅需90分钟”登上热搜,邓自刚与他研究的高温超导磁悬浮技术,也让一个群体又一次,进入到了公众的视野当中——“科学探索奖”得主,与他们的故事再次吸引着万千网友。
而今年,备受关注的“科学探索奖”获奖者当中,也有与邓自刚一样来自交通建筑领域的专家,只是这次的获奖者,有些不同。
“今天站在这里,感谢‘科学探索奖’让我心无旁骛地继续科研,更是给了我敢闯‘无人区’的勇气和动力。”在深圳大鹏湾畔,在2023年“科学探索奖”颁奖现场,黑衣红唇、目光坚定明亮的数学物理学领域获奖人彭新华发表了她的获奖感言。
彭新华来自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从事物理研究,她与来自大连理工大学、从事船舶工程研究的邹丽,来自同济大学、从事土木工程研究的周颖一起在本届获奖人名单中出现,也使得数学物理学、交通建筑两个领域首次诞生了女性获奖人。
在现场,彭新华与所有女性科研工作者共勉:“世界需要科学,科学需要女性。坚信‘她力量’,踔厉奋发、勇毅笃行。让我们怀揣着好奇心和梦想,继续探索科学之路,为人类的未来贡献自己的力量。”
2023年“科学探索奖”数学物理学领域获奖人彭新华
本届,有48位科学家荣获2023年“科学探索奖”,除了在数学物理学、交通建筑两个领域首次出现女性获奖人外,本届“科学探索奖”还迎来首位外籍非华裔获奖人——香港大学副教授Joseph Ryan MICHALSKI,他关于火星生命的研究计划打动了评委。清华大学天文系教授、“科学探索奖”发起人毛淑德认为,外籍非华裔获奖人的出现,“说明我国对全球优秀科研人才产生了一定的吸引力”。

版权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版权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