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人民网-安徽频道
这些天,田什云忙得是脚不沾地。100亩洋葱收上来,紧跟其后种下去的高粱,是一天比一天高。
眼瞅着要给地里的庄稼上肥,农业银行倪邱二级支行的贷款,给老田吃下了“定心丸”。他给记者算了笔账,“200亩地的化肥7万,地租10万,20万的贷款还剩下3万可以用作流动资金。”
老田话里话外说的贷款,就是农业银行阜阳分行创新推出的“惠农e贷”。
其实,这不是老田头一次享受“惠农e贷”,早在去年就成功贷到了首笔8万元,用于购买拖拉机,一下子提高了种地的机械化率。
农行工作人员深入田间地头为田什云(左)送去金融服务。人民网记者 汪瑞华摄
在务农之前,老田开过10多年的货车,也经营过4年的饭馆,直到2021年,才开始改行包地当大户。得益于“惠农e贷”的帮扶,如今老田不仅有拖拉机,还采购了移栽机、铺膜机、打孔机和旋耕机,因为有过跑车的经历,各式农机开起来都不在话下。
“拖拉机是四驱6缸160马力,柴油版,可给劲了!”老田打趣道,就是比较耗油,地里跑1小时得烧上150元油,但好在节约了人力成本,提升了种植收益,一个字,值!
乡村振兴、产业先行。
种植业作为农业产业链中的重要一环,对于农民增收致富和乡村振兴有着重要作用。然而由于资金困难,许多种植户发展产业面临着缺资产、规模小等难题。
为推动地方种植业的持续发展,农业银行阜阳分行积极参与其中,创新提供金融服务支持,帮助农户缓解资金难题,促进产业升级和可持续发展。纯信用、免抵押、免担保的“惠农e贷”就是金融“活水”之一。
农业银行倪邱二级支行行长李超振说,“惠农e贷”是完善农村金融服务的第一步,也是打通农村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的关键所在。通过个性化的金融支持,精准触达县域城乡,在手掌之上、方寸之间就能为种养殖户提供“有温度”的服务。
近年来,农业银行阜阳分行创新推出的“惠农e贷”,稳步推进、服务“三农”,金融“活水”正唱出乡村振兴的欢快曲。
在太和县三堂镇镇东村,56岁的王文科是首批享受“惠农e贷”的种植户。
“仅用一周时间,银行就给我发放了10万元贷款,解了燃眉之急。以前常听说贷款难、首次贷款更难,但‘惠农e贷”改变了我的认识。”王文科说,线上操作,随借随贷,按日收息,贼方便。
新鲜打包的“上海青”装车发货。人民网记者 汪瑞华摄
镇东村是远近闻名的“上海青”种植基地,全村拥有种植户200多户,共计种植面积3000多亩,王文科算得上是村里的大户。
早前一直在上海种蔬菜,2011年,王文科带着技术回到家乡,继续种“上海青”,从起初的30亩到眼下的300亩,面积逐年扩大,效益也是逐年看涨。
规模大了,自然就要考虑蔬菜的保鲜和储藏,冷库是最优解决方案。王文科告诉记者,村里头几个大户一合计,硬是建起了皖北最大的冷库,18个连体库共计3000多平方米。如今有了冷库的保障,让“上海青”一年四季都能供应。
在王文科的带动下,100多户村民跟着他种“上海青”。值得一提的是,95%的种植户都享受到了“惠农e贷”,一次授信,三年循环使用,大大缓解了种植户的资金需求。
“从播种到收割,‘上海青’的生长周期在25天左右,亩均产量可达3000斤,一年能种七八茬。”王文科说,种出来不愁卖,平均下来,一天能够发出去15车“上海青”,日均出货量在300吨。
在镇东村,一天要发出去15车“上海青”。人民网记者 汪瑞华摄
“赶上了好政策喽,买种买肥雇人工,钱的事情迎刃而解。”听得出王文科格外从容,“手里有钱,心里不慌。”
其实,让他心里踏实起来的,就是“惠农e贷”金融产品。单笔额度虽然最高只有20万,但户户加在一块,就是个不小的数目。数据统计,2021年5月以来,三堂镇纯农户“惠农e贷”放款总额突破1亿元。
对准“痛点”,疏浚“堵点”,打通流向种植户的“最后一公里”,才能使金融“活水”更好浇灌乡村振兴。
常年扎根在基层的农业银行原墙二级支行行长魏雷感触颇深,“主动挖掘有市场、有前景但尚未获贷的种养殖户,提供精准化的金融产品,从干流到支流,从城市到乡村,说到底就是普惠金融进农村。”
数据统计显示,今年1至8月份,农业银行阜阳分行累计投放“惠农e贷”55.66亿元,较年初净增18.43亿元。
版权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