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经授权转自微信公众号新周刊
(id:new-weekly)
原标题 | 20万一勺的鱼子酱,就快被浙江打成白菜价了
作者 | 蟹老板
编辑|道喵叽
题图 | unsplash
从量产,到祛魅,再到平民化,当鱼子酱不再悬浮,我们才能尝出它的原汁原味。
将其“束之高阁”,才是真的暴殄天物。
鱼子酱又降价了。
曾与黑松露、鹅肝并称为西餐三大顶级食材的它,一勺价格可以抵一辆法拉利。而如今,打开某宝,不到百元人民币就能买一小罐尝尝鲜。
仔细一看它还不是地摊货,这牌子被全球最顶级的航空公司独家指定,还是全球数十家米其林餐厅、奥斯卡晚宴的标配。也就是说,那些上流社会富豪的餐桌上,粒粒黄金、尽显洋气的鱼子酱,背后可能都悄悄露出“made in China”的标识。
吃鱼子酱,等于拿到上流社会的入场券。
过去从伊朗和俄罗斯远道而来的奢华风物,近几年在国内被打成了白菜价,只留下舆论场中被拿来炫富的符号。
对于鱼子酱,大家似乎还存留有不少顽固的刻板印象——贵、规矩众多、味道一言难尽……价格之外,我们离真正的“鱼子酱自由”,究竟还有多远?
01
鱼子酱的身价,
不是口感决定的
鱼子酱究竟贵在哪?
还记得第一次在餐厅尝到鱼子酱时,我内心的波澜瞬间恢复平静,我翻遍贫瘠的味蕾也找不出再多的形容词,脱口而出的只有三个字,“咸咸的”。
确实正如英国著名食评家Tim Hayward曾说,“高档餐厅会通过堆砌一些过时的硬食材来让你觉得物有所值”,鹅肝、鱼子酱之于西餐厅,恰如燕、鲍、翅之于中国餐厅。
但鱼子酱的这股子“咸”,却又不那么简单。
一勺鱼子酱,吃出的是人民币的味道。
版权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